close

light2-desktop 拷貝拷貝.jpg  

  上次看肚皮舞表演的感想
  一般人對肚皮舞印象是性感、熱情,看一眼就會被吸引、一小段音樂節奏就很強,即使是小型場地 5 分鐘的表演都很有力──不幸的是,到了大型舞台、又跳超過半小時之後,觀眾常常就開始放空了,至少我是這樣啦。
 
  不是因為跳的不好,而是因為肚皮舞技巧以肚子為中心 (廢話),往上到肩膀、往下到屁股,重點幾乎都在這一區,技巧當然精彩,但是觀眾在看了半小時不停扭動的腰和肚子之後,不管技巧有多精彩,就是腰跟肚子......難道還能開出朵花來?
 
  所以呢?光跳舞不夠要怎麼辦?更用力嗎?不,其實是 *慢下來*,因為表演時間變長、人變多以後,就要留足夠的空間去襯托最重要的東西,就像可以幾口吃掉夜市的雞排,但如果是陶板屋的雞排,就要有沙拉、配菜、飲料、餐具、燈光去襯托它,因為它是400塊的高級雞排,那個錢是在買氣氛、心情、娛快的經驗,而不是把錢全部拿去買雞排,疊成20公分高直接給客人。
 
  有趣的是,為了讓觀眾把焦點 / 注意力集中在舞蹈上,我覺得“不跳舞的時候”幾乎和跳舞一樣重要,不跳舞的說法有點模糊,應該說──不跳肚皮舞的技巧的時候、不跳快動作的時候、不全部人一起跳的時候.....
 
   那要加入什麼?是,留白很重要,問題是要怎麼留白?這個題很難回答,因為每首舞的答案都不一樣,像部落風ATS,中間慢的那段是畫龍點睛,平衡前後吵鬧的指鈸,加深整首舞的深度,指鈸第二次響起的時候,1.前後呼應2.經過慢的放鬆,觀眾知道後面會有什麼,可以重新欣賞指鈸。因為指鈸聲音大、動作快,補一個慢又柔的給它,就像麻辣鍋店有冰淇淋的道理,但也不是每首都能像ATS那樣加,有些曲子本來就慢,再慢下去不能看。所以重點是….*每首*能加的變化都不一樣,就像炸豬排配高麗菜絲不錯、牛排搭炸薯條或馬鈴薯泥很好、牛肉麵就要加酸菜(我真的很愛用吃的舉例),這舉例可以無窮無盡的延伸下去,反正就是那個意思啦。
  看曲子是什麼來改善,但還是有通則,不然天馬行空的要加什麼鬼阿:
1. 舞碼本身變化 
2. 從走位 / 隊伍變化下手
第一個我無能為力......所以我記的是一些讓我印象深刻,覺得效果很棒的片段,可能有走位的、隊伍變化的、特殊效果的,總之效果好的都行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815 的頭像
    815

    815

    8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